近些年来,雄安新区从"一张白纸"到"塔吊林立",从"规划先行"到"雏形凸显",从"规划建设阶段"到"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阶段",这座承载着"千年大计、国家大事"的现代化新城正一步一个脚印,悄然崛起。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,2022年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,同步推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,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,推动新区加快"显雏形、出形象"? 一、未建城,先植绿 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3.5万亩、2300余万株,5年悉心栽植,“千年秀林”已郁郁葱葱,在白洋淀大道上、津雄高速容城下口南侧50米处,便是起步区北部绿化带,由此往东就钻进了一条万亩绿化带,直至白沟引河,这里被看作起步区的生态屏障,具有隔离防护、生态涵养、引水调配、雨洪调蓄、市民游憩等功能。 二、教育、医疗 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,到筑巢引凤,持续提升软硬环境吸引力,教育、医疗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,持续牵动社会关注,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,截至目前,90所京津冀知名医疗卫生机构、59所优质学校与新区各类医院、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,首批4所疏解高校、2所医院正在加快落地。 三、人才、政策、土地 在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看到了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新可能,"雄安新区在人才、政策、土地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政策优势,为打造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,建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河北农业大学实质合并,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大学,聚集和培养一流农业科技人才,服务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。" |
4月25日,佛山ALSO社区上空突然出现的12米巨型浮空床
泉州晚报社·泉州通客户端4月27日讯(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